學院簡介

1.曆史沿革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辦學曆史悠久且與時俱進。1978年,作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發展源頭之一的長沙職業技術師專首批面向長沙地區招收化學專業師範生,并設置化工材料方向。2002、2006和2013年,學校順應地方節能環保産業和新材料産業蓬勃發展的态勢,分别創辦環境保護專科專業、環境工程本科專業和功能材料本科專業,并與相關專業共同組建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原)。2022年5月,學校為進一步優化學科配置,強化學科特色,提升學科服務先進儲能材料、環境淨化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地方工業新興優勢産業鍊的能力,對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原)進行調整,正式成立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目前,學院擁有功能材料和環境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共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43人。

學院曆史沿革

2.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30人,其中,專任教師23人。專任教師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比例91%,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比例74%。教師隊伍中入選湖南省121創新人才工程第二、三層次人選各1人,長沙市優秀傑出創新青年1人,長沙市傑出創新青年1人、湖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湖南省青年教工黨員示範崗1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人,湖南省海外名師1人;具備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的教師8人,擁有國家注冊環保工程師、國家專業技術轉移人員、湖南省生态環境廳專家庫專家等資格的“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了52%,是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專業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3.人才培養

學院下設功材材料和環境工程2個專業教研室、1個專業教學實驗室,構建了材料類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環境污染控制類湖南省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綠色建築與節能環保湖南省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等4個大學生實踐教學中心,擁有實驗室場地面積3800平米,與湖南長遠锂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航天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校企共建實習基地,可為學生的實習實訓和創新創業提供了優良的條件。學院堅持“産出導向”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探索與實踐“一主線雙驅動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緻力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跨界能力、創新思維和工匠精神的“新材料人”,獲湖南省教學成果獎4項。近年來,學院在校大學生承擔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項、省級19項,以學生為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9篇、獲得授權專利12項,學科競賽獲獎45項,其中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1項,國家級14項、省級一等獎16項;學生平均考研錄取率30.5%、初次就業率94.4%,為地方新材料和環保等企業培養畢業生2000餘名,其中約71%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幹和中、高層管理人員,20餘名畢業生創業成功,湧現包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在内的優秀畢業生100餘名。

4.學科建設

學院是“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學位建設點的主要支撐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湖南省“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學科排名全國前13%,功能材料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打造了光催化工程技術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等2個省市科研團隊,搭建了環境光催化應用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環境與能源光催化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3個科研平台,擁有場發射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儀等大型儀器設備32台套,總值2363萬元。學院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4項,到賬科研經費6000餘萬元;在Appl. Catal. B、Nano Energy、Chem. Eng. J.等權威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0餘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獲省級科學技術獎勵6項;承擔橫向科研項目36項,《動力電池用球形磷酸鐵锂複合正極材料關鍵技術及其産業化》《鐵碳微電解材料及其在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中的應用》《超低能耗建築用氣凝膠保溫隔熱材料制備技術及其産業化》等技術成果助力企業新增産值超20億元。

學院秉承“力學笃行”校訓,緊扣國家“雙一流”建設和學校“三升”戰略實施機遇,面向地方新材料産業的人才與技術需求,堅持立德樹人,堅定内涵發展,堅守開拓創新,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強化服務社會能力,努力将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在國内具有重要社會影響力的一流材料類學院。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1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