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态

北京科技大學陳克新教授來我院學術講座

作者:馮文輝浏覽:時間:2024-11-29

11月28日,北京科技大學陳克新教授應邀莅臨我院交流指導,并作了題目《塑性陶瓷:從夢想到現實》的學術報告,我院全體教師,以及來自機電、生化和土木等學院的部分教師和學生代表現場聆聽了報告。

報告中,陳教授圍繞陶瓷脆性這一世界性難題,詳細介紹了其研究團隊提出構建α相/β相氮化矽共格界面,通過“共價鍵斷裂-旋轉-再鍵合”的方式,引發類似金屬中的位錯運動,成功實現氮化矽陶瓷的室溫壓縮塑性,其室溫壓縮塑性形變高達20%,壓縮強度提高了 2.3 倍(約 11 GPa),創下了最新紀錄;首創性地提出了向金屬“借位錯”的策略,進一步實現了陶瓷的大變形拉伸塑性,陶瓷的拉伸形變量可達39.9%,強度約為2.3 GPa,颠覆了人們關于“陶瓷不可能具有拉伸塑性”的一貫認知;展望了塑性陶瓷材料可能引發的颠覆性技術,分享了其團隊未來的工作設想。在講座互動環節,參會教師就報告内容和自身科研疑惑紛紛提問,陳教授皆予以耐心解答,現場氣氛活躍。

陳教授的報告内容豐富精彩,講解思路清晰、深入淺出,極大地拓展了我校教師的學術視野,進一步地激發了我校教師的創新思維,為我校學術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報告人簡介:陳克新,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博士畢業後加入清華大學材料系工作,曆任講師、副教授、教授。2004至2024年任職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擔任材料一處處長、基金委首批二級教授。2024年加入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兼任中國矽酸鹽學會副秘書長,材料研究學報、矽酸鹽學報、科學通報、J. Materiomics等期刊編委。主要從事高性能結構陶瓷材料研究,曾作為最年輕的項目負責人承擔"十五”首批國家863項目。迄今在Science(通訊作者2篇)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J. Am. Ceram. Soc.等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應邀發表綜述8篇,出版專著4部。尤其,率先報道氨化矽及氧化镧陶瓷材料的室溫壓縮和拉伸塑性(Science, 2024, 385: 422-427; Science, 2022, 378: 371-376),為解決陶瓷室溫脆性這一世界性難題打下理論基礎。研究工作引起國際材料領域的廣泛關注,被Science、Nature、Nat. Mater. 等期刊作為亮點工作進行專題評述,并被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英國皇家化學會、美國Phys.org網站、科學通報等著名學術刊物和媒體評價為“突破性成果、在陶瓷材料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編輯:杜鵑

審核:許第發、陳晗

返回頂部